寶島聯播網—健康放大鏡-醫生來了

20240730暈眩症是什麼病? - 陳東豪 專訪 張智銘醫師 亞東醫院耳鼻喉科.JPG

 

曾有歌手、作家公開自己的暈眩症,發作時是如何影響他們原本的生活;也聽過有些人說自己有暈眩症,常常會感到天旋地轉、站不穩 。聽起來就像頭暈的感覺,但是又好像是一種病,究竟暈眩症和頭暈有什麼不同呢?

1. 什麼是暈眩症?什麼原因會造成暈眩症呢?

暈眩症,也可以叫做眩暈症,英文叫作vertigo,它指的是一種天旋地轉,伴隨著許多噁心嘔吐,臉色蒼白,冷汗直流…等等不舒服的感覺。

在定義上,我們可以把暈跟眩兩個字拆開來看,暈指的比較廣泛,指的是一種頭腦昏亂的狀態。而眩呢?它是比較細部地描述了這個暈是怎樣的暈法。在說文解字裡,眩,它的是意思是,目無常主也,也就是眼睛沒辦法找到固定的主觀標的物,會造成我們的視線,晃動不穩定。所以暈眩症或眩暈症,其實看東西都帶有一點有迴旋的感覺,同時會伴有其他身體的不舒服。

醫師問診,要先搞清楚病人是一般的頭暈或特定的眩暈,因為這對診斷相當重要。如果病人的主訴是眩暈或說是暈眩,我們一定要跟病人再仔細確認一次,是不是帶有迴旋性的成份存在,也就是屋子會不會轉,天花板會不會轉,看到的東西會不會像迴轉壽司一樣,在你面前轉來轉去。如果是,那才是真的暈眩症。如果不是,那可能病人說的眩暈,其實是一種詞不達義的描述,他可能指的是其他的頭暈。

以暈眩症來說,什麼原因會造成暈眩症呢?大致上可分為三大類,(1)內耳引起的周邊型眩暈,也就是我們常聽到的內耳不平衡,(2)腦部引起的中樞型眩暈,以及(3)自律神經失調所導致的反射型眩暈。

第一大類,周邊型眩暈。內耳不平衡除了眩暈之外,常常會連帶伴隨著耳朵的其他症狀,例如耳鳴,耳脹,耳塞,聽不清楚等等,這些內耳疾病包含了耳中風,梅尼爾氏症,內聽道腫瘤等等。但也有不影響聽覺的內耳不平衡,像是前庭神經炎(為了讓病人好懂,我也會把它叫作是平衡神經發炎)或是耳石脫落症(內耳裡管平衡的平衡石,有時候會像磁磚脫落一樣,掉到半規管裡面亂飄,病人就會眩暈)。所以暈眩症的患者為什麼要到耳鼻喉科做檢查,就是為了找出有沒有內耳不平衡,以及是那一種種類的內耳不平衡。這樣可以更細部的去做治療。

第二大類,中樞型眩暈,不可等閒視之,它可以輕微,例如像是偏頭痛的體質發作,導致血管的暫時不正常痙攣缺血,給予藥物治療加上飲食控制就可以緩和得相當好。它也可以是老化或慢性三高等疾病控制不良,長久之後會便會造成腦部的循環不好,進而產生暈眩的症狀。它也可能是很嚴重的疾病,例如小腦中風,腦幹中風或腦部腫瘤等等,如果臨床上有中樞型眩暈的猜想,也要適時轉介給神經內科的專家,進行評估及治療。

至於第三大類,反射型眩暈,這是比較輕微的眩暈症,主要是因為自律神經失調引起,很輕易可以用藥物預防或治療它。

2. 暈眩症有那些症狀和頭暈有什麼差別?

頭暈,或單獨一個字"暈",就是一個比較廣泛,比較大範圍的說法,英文叫做dizziness。剛剛提到的眩暈,只能算是頭暈的其中一種表現;至於其他各式各樣不同的感受,只要是會造成了頭腦昏亂的感覺,全部都可以叫做頭暈,但不見得都可以稱為眩暈。舉例來說,有的病人覺得好像有坐船時漂浮漂蕩的頭暈,有的病人覺得看東西模糊不清的頭暈,有的病人是暈機暈車暈船的頭暈,但不會眩;有的病人覺得有頭重腳輕,快站不住要昏倒的頭暈,甚至有的病人還會產生暫時失去意識,完全昏倒的頭暈。造成這些頭暈的原因,就不見得跟造成眩暈的原因是一樣的。

總而言之,頭暈是一個大範圍的病症,而眩暈只是其中一種帶有迴旋性感覺的表現。區分得清楚,才不會什麼樣的頭暈都是下同一個診斷,都是內耳不平衡,都是梅尼爾氏症,都用同一個治療。

3. 哪些人容易得到這種病症?

那些病人容易頭暈呢?舉剛才提到的症狀而言:

如果是像坐船,這種漂漂蕩蕩的頭暈感覺,可能是極輕微的內耳不平衡,或是供應腦部或供應內耳的血液循環不良。也可能是低血壓,貧血等等,使我們的平衡系統血氧供應不足,於是有了輕微的故障,導致頭暈。

看東西模糊不清的頭暈,可能源自於有偏頭痛體質的患者,在供應後腦循環的血管,有暫時性痙攣發作,導致缺血的現象,於是產生了偏頭痛,視力模糊及頭暈的症狀。當然也有些人是眼睛本身的問題,例如新配了不適合的眼鏡,或眼睛手術術後,視覺無法及時提供準確的平衡資訊輔助腦部,做身體平衡的判斷,這也會後續帶來病人頭暈的感受。

暈機暈車暈船的頭暈,常常跟自律神經失調有關,有些人則是大腦對於平衡訊息的處理太混亂,所產生的腦部過度敏感的感受。

快站不住快要昏倒的頭暈,甚至到暫時失去意識,完全昏倒的頭暈,基本上都不會是耳朵引起的;以耳朵來說,最嚴重的內耳型眩暈,即使天地倒轉,病人難受得不得了,但自始至終,病人的意識都會清清楚楚,知道發生了什麼事。這樣型式的頭暈,有些是腦部的疾病,更多則是一些心律不整的發作,低血壓或低血糖的產生,讓腦部血液或養份供應不足,腦部暫時停機,不想工作。這類的病人,就要轉介到心臟內科和神經內科做更進一步的檢查和治療。

4. 暈眩症的治療方式有哪些?發作時要如何舒緩這些症狀?

暈眩雖然只是一個詞,但可以由內耳,由腦部,由自律神經等不同部位產生的不同疾病所造成,造成暈眩疾病其實種類相當的多,時間因素無法一一細數,不過大原則就是對症治療。例如耳中風要給高劑量類固醇來挽救突發的,急性受損的聽細胞聽神經,內耳水腫要給利尿劑排除身體多餘的水份和塩份,前庭神經炎要給強力消炎藥壓制神經發炎,耳石脫落症要做耳石復位術,偏頭痛要飲食控制加上血管舒張的藥物,腦部出血和栓塞要緊急介入血管治療...等等。當然我們都會搭配症狀治療的藥物,安定神經,緩和頭暈,發作期間請病人補充足夠的水份,讓循環充足,也要多休息,多睡覺,讓神經系統能儘早穩定下來。所以並不是所有的暈眩都是同一套的治療方式,第一步都還是要先得到比較精確的診斷,下一步治療才會做得更好。

5. 患者在日常生活中應該如何管理和預防暈眩症的發作?

急性期:對症治療,儘量好好休息和睡眠,如果需要活動,則避免速度過快的身體移動和轉動

穩定期,眩暈沒有發作的階段,預防的重點包含了:

充足的免疫力: 有些暈眩症是身體免疫力低下時,病毒入侵內耳所引起的,例如耳中風和前庭神經炎。均衡營養,充足睡眠和正常作息都有助於維持良好免疫力

穩定控制血壓血糖血脂肪等三高問題,也是非常重要的。三高如果控制得不好,長久以後就會造成循環系統容易出毛病,小則血液供應不足,眩暈反復發作,大則容易血管堵塞或出血,引起腦部中風。

補充充足的水份,讓循環系統的血液充沛,避免小血管供血不足

放鬆減壓,可以避免自律神經失調引起的反射型眩暈,穩定的神經系統也比較不會因為神經過度興奮,而自發性地產生一些暈眩或耳鳴的不穩定症狀。

對症預防:有些特定的平衡疾病有特定的預防方式,例如梅尼爾氏症要限制過度塩份攝取,前庭偏頭痛眩暈要避開容易誘發偏頭痛發作的食物等等,耳石脫落症則是要避開一些容易造成頭部震動或晃動的動作,以免平衡石脫落的事件再次發生或反覆發生。總之呢,還是回到最先說的,先搞清楚病人的頭暈是不是眩暈,如果是眩暈,它的診斷是什麼,接下來的治療跟預防,就是要對症處理。

最後是,平衡復健運動:急性期建議是不要做,好好藥物治療跟休息就好。等到暈眩退了,保養期間就可以每天在家裡做一些平衡復健運動,來訓練內耳前庭系統,讓腦部可以更加協調,減少暈眩發作的頻率和嚴重度。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張智銘醫師 的頭像
    張智銘醫師

    耳鼻喉科張智銘醫師

    張智銘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