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我的耳鼻喉經驗分享 (57)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好消息電視台  愛+好醫生

20241230耳鳴不管會加速聽力退化嗎?耳鳴是腦瘤前兆?耳鳴看醫生卻開化痰藥給我?倒立可以治療耳鳴?免吃藥改善耳鳴你可以做這些事?出現這些症狀要趕快就醫?.JPG

耳鳴困擾著許多人,有些人偶爾發生,有些人長期受苦,到底是什麼原因造成耳鳴?需要擔心嗎?本集愛+好醫生特別邀請耳鼻喉科張智銘醫師,詳細介紹耳鳴的類型與成因,從單純的壓力、失眠造成的耳鳴,到需要警覺的腫瘤、神經系統問題,對於無法治癒的耳鳴,該如何和平共處呢?一起來看看吧~

文章標籤

張智銘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好消息電視台  愛+好醫生

20241127耳鳴可能是耳中風的前兆!把握黃金治療期,避免聽力永久喪失!「突發性耳聾」的三大診斷標準、五大警訊?快檢查是否兩類高危險群?|黃瑽寧(feat. 張智銘).JPG

曾經突然聽不見、或是耳鳴、眩暈?這可能是耳中風的警訊!耳中風其實應該被稱為「突發性耳聾」,是一種急性且可能導致永久性聽力損失的疾病,而且好發於四五十歲的中年時期。本集邀請到耳鼻喉科的張智銘醫師,從症狀、其他類似疾病、生活保養到治療方式,來為我們深入剖析這個健康威脅。
 
00:00 節目開始
00:36 耳中風是什麼?
01:45 VCR-曾經歷耳中風的李牧師
02:26 耳中風的典型症狀
03:55 黃金治療期是兩週!
05:49 透過治療能恢復聽力嗎?
文章標籤

張智銘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聯合報元氣週報11月24日

20241124聯合報元氣周報-突發性聽損需盡快確診 及時治療才能恢復聽力.JPG

2024-11-24 14:24:41 聯合報元氣周報 / 文/李樹人、沈能元、翁唯真
 
醫學中心No.1
亞東醫院/突發性聽損需盡快確診 及時治療才能恢復聽力
 
去年度亞東醫院收治6,445名聽損患者,位居全國醫療院所之冠。亞東醫院臨床副教授、耳鼻喉部主治醫師張智銘表示,該院治療聽損的醫療團隊員額超過30人,且擁有最新檢查儀器,患者就診當天就可接受完整檢查,盡快找出病因,給予治療。
 
張智銘指出,對於突發性聽損患者來說,必須掌握治療黃金時間,如能在當天確診,就能提高治療效果,盡可能恢復原有聽力。又如梅尼爾氏症患者,如果不能在發作第一時間確診病因,過了幾天內耳水腫消退再做檢查,就很難做出正確診斷,日後勢必再度復發。在治療聽損上,亞東醫院擁有14名耳鼻喉專任主治醫師、10名住院醫師、5名聽力師、5名助聽器選配師,還有語言治療中心近10人的編制,整個團隊約30多人,陣容之完整,在其他醫學中心也是少見。

張智銘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年代MUCH台  健康好生活

健康好生活 20241113 「超級細菌」來勢洶洶!「抗生素」別濫用!.JPG

近期有份研究指出,對「抗生素」具有抗藥性的「超級細菌」,
可能會在未來25年間,造成近4000萬名感染者死亡!
「超級細菌」指的是具有抗生素抗藥性的細菌或病原體,
也非常難治療,這將對全球衛生構成一大威脅!
而我們在日常生活中,遇到感染性疾病風險時就會投以抗生素治療,
「抗生素」似乎成了很多人面對感染時「消炎止痛」的保命符!
但廣泛、甚至過度使用抗生素時,
就可能導致形成抗藥性的進程加速而危害健康,

張智銘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年代MUCH台  健康好生活

健康好生活 20241105 「過敏」是免疫疾病!這些時刻最危險?.JPG

過敏(allergy)這個詞彙源自希臘文(allos和ergos),
意指「異常的作用反應功能」,
在日常生活中,當皮膚表層、眼睛結膜、
鼻子黏膜、支氣管表面有接觸性的異物附著,
或是食物、藥物進入胃部或血液中,
有些人會對這些「外來的物質」產生非常激烈的反應症狀,
也就是所謂的過敏性疾病。
在現今生活壓力大、環境汙染嚴重情況下,

張智銘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年代MUCH台  健康好生活

健康好生活 20240930 秋天跟著專家養生! 『平民健康食材』市場找!.JPG

「食慾之秋」到來,每年總會產出許多美食讓人期待不已,
但正值氣溫轉涼的時期,一不注意很有可能就會著涼感冒,
過敏患者也可能開始咳嗽難止!
全台各地氣溫仍常出現超過 32℃ 的高溫,
一點也感覺不到秋意,然而天氣炎熱,
有時伴隨著「颱風雨」,濕氣和熱氣夾雜之下,
進出冷氣房或經常喝冷飲消暑等生活習慣的人,
可要多加注意身體狀況了,

張智銘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寶島聯播網—健康放大鏡-醫生來了

20240730暈眩症是什麼病? - 陳東豪 專訪 張智銘醫師 亞東醫院耳鼻喉科.JPG

 

曾有歌手、作家公開自己的暈眩症,發作時是如何影響他們原本的生活;也聽過有些人說自己有暈眩症,常常會感到天旋地轉、站不穩 。聽起來就像頭暈的感覺,但是又好像是一種病,究竟暈眩症和頭暈有什麼不同呢?

1. 什麼是暈眩症?什麼原因會造成暈眩症呢?

暈眩症,也可以叫做眩暈症,英文叫作vertigo,它指的是一種天旋地轉,伴隨著許多噁心嘔吐,臉色蒼白,冷汗直流…等等不舒服的感覺。

在定義上,我們可以把暈跟眩兩個字拆開來看,暈指的比較廣泛,指的是一種頭腦昏亂的狀態。而眩呢?它是比較細部地描述了這個暈是怎樣的暈法。在說文解字裡,眩,它的是意思是,目無常主也,也就是眼睛沒辦法找到固定的主觀標的物,會造成我們的視線,晃動不穩定。所以暈眩症或眩暈症,其實看東西都帶有一點有迴旋的感覺,同時會伴有其他身體的不舒服。

醫師問診,要先搞清楚病人是一般的頭暈或特定的眩暈,因為這對診斷相當重要。如果病人的主訴是眩暈或說是暈眩,我們一定要跟病人再仔細確認一次,是不是帶有迴旋性的成份存在,也就是屋子會不會轉,天花板會不會轉,看到的東西會不會像迴轉壽司一樣,在你面前轉來轉去。如果是,那才是真的暈眩症。如果不是,那可能病人說的眩暈,其實是一種詞不達義的描述,他可能指的是其他的頭暈。

以暈眩症來說,什麼原因會造成暈眩症呢?大致上可分為三大類,(1)內耳引起的周邊型眩暈,也就是我們常聽到的內耳不平衡,(2)腦部引起的中樞型眩暈,以及(3)自律神經失調所導致的反射型眩暈。

第一大類,周邊型眩暈。內耳不平衡除了眩暈之外,常常會連帶伴隨著耳朵的其他症狀,例如耳鳴,耳脹,耳塞,聽不清楚等等,這些內耳疾病包含了耳中風,梅尼爾氏症,內聽道腫瘤等等。但也有不影響聽覺的內耳不平衡,像是前庭神經炎(為了讓病人好懂,我也會把它叫作是平衡神經發炎)或是耳石脫落症(內耳裡管平衡的平衡石,有時候會像磁磚脫落一樣,掉到半規管裡面亂飄,病人就會眩暈)。所以暈眩症的患者為什麼要到耳鼻喉科做檢查,就是為了找出有沒有內耳不平衡,以及是那一種種類的內耳不平衡。這樣可以更細部的去做治療。

張智銘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年代MUCH台  健康好生活

健康好生活 20240723 「長期發炎」有原因!「免疫錯亂」生大病!.JPG

最近老是感到「精疲力盡」,不管怎麼休息也無法恢復精力?
或者經常被「消化不良」和腹痛、腹瀉等問題所困擾?
甚至連走路都會因為「關節疼痛」、腫脹而舉步艱難?
以上種種跡象都顯示,
你的身體可能正深陷在「慢性發炎」的泥淖中!
慢性發炎疾病已是公認是最重要的致死因子之一,
超過50%疾病死亡都與「它」有關。
究竟有哪發炎已經慢慢侵害我們的身體?

張智銘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人間福報6月12日

20240612人間福報-50歲後聽力漸退化 及時戴助聽器防失智.JPG

【記者陳玲芳台北報導】「聽力」 是我們體驗生活的重要五感之一,良好的聽力不僅是人與人之間的橋樑,也是生活品質的重要關鍵。亞東醫院耳鼻喉部張智銘醫師指出,人類的聽覺平均在50歲之後會逐漸退化,而65歲以上的老人中有高達4成比例出現聽損。聽力受損問題十分常見,除了某些耳部疾病會造成永久聽損,排名第一的原因其實是耳朵老化。
 
張智銘分享,李大叔是一位67歲退休工人,性格溫和,愛好釣魚。隨著年齡增長,他的聽力逐漸退化,這使他的生活變得困難重重。在家裡,李大叔經常聽不清楚家人說的話,也總是聽不到妻子在廚房喊他吃飯。兒女回家探望時,李大叔也常無法參與家庭談話,總是笑著點頭,其實什麼也聽不見。他感到非常孤獨,家人也因此非常擔心。
 
直到他接受醫師建議戴上助聽器,再次聽見了妻子、兒女及孫女的聲音,也可以參與久違的家人談話,李大叔感覺彷彿重獲新生。從那天起,李大叔的生活大大改善,不再因聽力問題而與家人隔絕,家庭氣氛也變得更加融洽溫馨。
 
張智銘說,聽損治療其實還有最後一塊拼圖,那便是「及早配戴助聽器」。大腦是用進廢退的器官,若長時間失去聲音的刺激,容易造成腦部聽覺區域的退化及失智現象。
 

張智銘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中國廣播公司—聽醫生的話

%5C23.05.01【愛健康│聽醫生的話】張智銘醫師談「扁桃腺該切除嗎?扁桃腺發炎怎麼舒緩?」.JPG

主持人:吳霈蓁

來賓:亞東醫院耳鼻喉部 張智銘醫師

主題:扁桃腺該切除嗎?扁桃腺發炎怎麼舒緩?

節目時間:週一至週五 12:05pm-13:00pm

中廣新聞網 本集播出日期:2023.05.01

🔔今日重點🔔 ◆扁桃腺急性VS.慢性 症狀差別?扁桃腺發炎緩解這樣做! ◆扁桃腺該留還是切呢?三大症狀可考慮切除扁桃腺 ◆扁桃腺癌初期無症狀!感染HPV病毒竟會致扁桃腺癌?

#愛健康 #聽醫生的話 #扁桃腺發炎


張智銘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年代MUCH台  健康好生活

健康好生活 20240501 離死亡最近的「壞習慣」!健康NG傷全身!.JPG

民眾養生常見方式如:
用保養品、保健食品、進補、天然食材等,
但卻往往忽略了日常有許多的「不良習慣」,
有如踩地雷一般,越多就越危險、對健康越是不利!
例如抽菸、不運動、長期攝取不健康的加工食品、
以及不維持理想體重等,
這些不良習慣會嚴重損害身體健康,
生活中還有哪些自以為養生的壞習慣,要留意呢?

張智銘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年代MUCH台  健康好生活

健康好生活 20240321 蔬菜「硝酸鹽」迷思多?健康吃才有益健康!.JPG

一提到「硝酸鹽」,許多人第一個聯想到的都是「致癌」,
不過,硝酸鹽廣泛存在於大自然中,
可在土壤、水及食物中找到,
也是植物生長發育的重要營養素。
同時,硝酸鹽也是食物添加劑,
用於乳酪製品和醃製肉類的防腐劑,
根據調查發現,台灣民眾飲食的「硝酸鹽」來源,
其實是源自十字花科小葉菜類與高麗菜類!

張智銘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三立台灣台  健康零距離

耳鳴徵兆大解密!工作壓力大 耳鳴久了會耳聾?楊昇達急性耳聾 突臉癱急送醫!中醫曝穴位按摩寶典 有效緩解耳朵不適 大家學起來~|健康零距離 EP134.JPG

00:00 本集精采搶先看
01:24 注意身體警訊! 日常狀況都可能造成耳鳴發生
09:56 破解耳鳴迷思-耳鳴久了會聾掉? 
11:50 破解耳鳴迷思-胃食道逆流、壓力大也會造成耳鳴?
18:55 破解耳鳴迷思-突發性耳聾可能引起耳鳴?
19:50 中醫師教你一招辨別耳朵是否退化!
22:06 破解耳鳴迷思-耳鳴會造成腎虧?
22:45 單雙側耳鳴有何不同? 

張智銘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三立台灣台  健康零距離

阿西哥自曝因重聽退出外景節目!先天聽損會遺傳?黃疸恐造成寶寶聽損 耳機「降噪」讓聽損加劇 年輕人當心!名醫教你4招護耳穴位.GIF

 

00:00 本集精彩搶先看
01:24 阿西聽損從小學就開始!造成聽損的原因是...?
11:06 聽損迷思大破解!
20:44 家長注意!這些原因恐是小朋友聽損問題
28:31 中醫看聽力受損
31:13 【健康鮮上桌】補腎聰耳湯
35:45 超簡單!自我檢測是否有聽損! 

張智銘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年代MUCH台  健康好生活

「黏膜」是防疫最大破口?顧好耳鼻喉防感染!.GIF

人體中的黏膜組織是保固身體的構造,
能夠分泌黏液,我們身體從上到下都有黏膜,
鼻腔的「鼻黏膜」、口腔的「口腔黏膜」,
另外「食道黏膜、胃黏膜」,
這些黏膜其實都有可能是傳染的途徑!
手碰到有病毒殘留的物品後,再摸口鼻,
就會引發各種疾病及耳鼻喉的不適。
到底我們該如何保護自己避免各種感染?

張智銘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年代MUCH台  健康好生活

0712-2 免疫系統有記憶? 二次確診別大意!.GIF

隨著台灣防疫政策放寬,民眾不再隨身帶著口罩外出,
坊間以訛傳訛,得過新冠肺炎之後就有無敵星星,
就好像打過疫苗一樣不會再得,甚至之前,
還有人為了領取防疫保險故意去「被傳染一下」。
但其實「二度確診」、「三度確診」的病例逐漸激增,
到底二次感染的定義是什麼?二次感染機率多高?
二確症狀會更嚴重嗎?又有哪些族群、更要留意二次確診的危機?


張智銘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年代MUCH台  健康好生活

0524-2 專家香噴「私房肉醬」 健康吃肉好好味!.GIF

現代人生活忙碌,有時候想要自己下廚做個簡單的料理,
又不想搞得太麻煩,這時開個肉醬罐頭,
配上白飯或麵條,就是一餐。
但是你知道嗎?小小一罐美味的肉醬罐頭,
藏有多少健康危機?
高油高鈉對身體的傷害又有多大?
今天大廚們也要教大家自製居家健康肉醬,
不管是拌入熱騰騰的白飯或麵,

張智銘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年代MUCH台  健康好生活

擷取.PNG

過敏是一種因為人體免疫系統失常,
而對自然環境中正常無害的物質,
也就是所謂的「過敏原」產生過度反應,
造成發炎等過敏症狀,會發生濕疹、腸胃不適、過敏性鼻炎、
過敏性氣喘、過敏性結膜炎及異位性皮膚炎等狀況,
情形嚴重甚至也可能造成死亡。
許多人在過敏的初期並沒有任何表徵,
症狀可能要經過多年以後才會顯現。

張智銘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年代MUCH台  健康好生活

跟著節氣吃健康!「春季蔬菜」抗病一級棒

清明時節雨紛紛,春天時節潮濕又由寒轉暖,
陽氣開始升發、萬物復甦生長,
天氣驟暖驟冷,變化很大,不但是各種傳染病的高發季,
也是氣喘好發時節!
故保健預防尤為重要,做好春季養生保健,
才能為一年的健康打下基礎。
春天會有哪些高好發的疾病?
針對這些病症又該如何預防呢?

張智銘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好消息電視台  愛+好醫生  故事醫學:阿甘正傳  

L110001_0051.jpg

人生有如一盒巧克力,你永遠不知道將吃到哪種口味。」這句經典的台詞,出自於1994年的美國暢銷電影《阿甘正傳》,描述阿甘精彩波折的人生,而本集的故事醫學,專家們也帶來不同角度的解析。
黃醫師從穿鐵鞋的阿甘,跟大家聊聊「小兒麻痺」這個疾病,這個在五、六○年代令人聞之色變的疾病,居然到今年還出現新病例!而張智銘醫師,則是探討智力的遺傳性,究竟智商是跟爸爸還是媽媽有關多一點呢?身為營養師的吳芃彧老師,則要跟大家討論阿甘那盒巧克力,反而讓「食物恐新症」的朋友怯步,而家中孩子不願意嘗試新的食物時,吳老師也提出實用的方法去引導孩子克服恐懼喔!


文章標籤

張智銘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