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廣播公司-中廣愛健康9月17日

140921中廣愛健康-鼻竇炎治療.bmp    

 

鼻塞、鼻涕不斷,真的很讓人苦惱,很多人往往在感冒之後,發現感冒一直不好,鼻塞很久,最後才知道是罹患鼻竇炎。到底什麼是鼻竇炎,形成的原因是什麼?該如何治療?

 

●什麼是鼻竇炎?首先請醫師幫我們介紹一下鼻竇的位置與構造

  鼻竇炎顧名思義就是鼻竇裡面產生發炎現象,通常是由於一些病原體例如病毒、細菌或黴菌在鼻竇內滋生所造成的結果。那鼻竇在什麼地方呢?鼻竇是位於鼻腔周圍的空腔,共有四對,分別為位於額頭上的額竇,兩個眼睛中間的篩竇,兩側臉頰的上頷竇及頭骨中間的蝶竇。它的功能包括輔助呼吸及嗅覺,例如把吸入的空氣加溫加溼後,送到肺部進行氣體交換;以及藉由黏液及纖毛運動捕捉病原體並排除的保護功能,以及產生共鳴,調節美妙聲音等等。

 

●急性鼻竇炎與慢性鼻竇炎形成的原因?有哪些症狀?

  急性鼻竇炎和慢性鼻竇炎最開始形成的原因都是相同的。由於某些因素造成鼻黏膜腫脹,使得鼻竇的開口和通道不暢通,於是病原體便在鼻竇裡增生,產生發炎,發炎的結果又回過頭來加重鼻黏膜腫脹,如此一來便啟動了惡性循環。那麼,有那些因素可以導致鼻竇炎呢?最常見的是環境因素,最多的就是感冒的併發症,感冒病毒造成鼻黏膜水腫,阻塞住鼻竇的通道,此時細菌或黴菌就可能趁虛而入,伺機而生,造成續發感染;或是外傷造成結構改變、吸入髒空氣、有毒氣體等等。另一方面則是病人自己的因素,例如長期鼻過敏的人,鼻黏膜經常性腫脹,鼻竇通道就容易產生堵塞,進而產生鼻竇炎;若是鼻腔結構先天就異常阻塞的病患,或鼻腫瘤、鼻異物的病患,產生鼻竇炎的機會都會大大提升。鼻子本身的症狀,包括鼻塞、鼻膿、鼻涕倒流、鼻音重、常聞到臭味、或是嗅覺減退、嗅覺喪失等;其他非鼻部直接相關的症狀,例如口臭、頭痛、顏面脹痛、牙痛、耳痛、慢性咳嗽等等。

 

●如何診斷鼻竇炎?

  除了詳細的問診之外,理學檢查可以利用鼻鏡、內視鏡或鼻竇鏡進行鼻腔和鼻竇的觀察。鼻竇X光片可以幫我們做初步的評估,如果強烈懷疑慢性鼻竇炎,則可進行更精密的鼻竇電腦斷層檢查,仔細評估各個鼻竇的結構及受影響的狀況。

 

●鼻竇炎會傳染嗎?家裡大人有鼻竇炎會傳染給小朋友嗎?

  剛剛的有提過,鼻竇炎是由於病原體在鼻竇內滋生,所以這些病毒、細菌、或黴菌當然有可能藉由分泌物,間接傳染給小朋友。因此,如果家裡有大人有鼻竇炎的狀況,除了家中環境需要常常清潔之外,小朋友也應該常常洗手,避免病原體在不經意時接觸口鼻。

 

●鼻竇炎的治療方式? 洗鼻子有助於減緩症狀嗎?一定要開刀嗎?

  其實鼻竇炎的治療原則就是打斷惡性循環。什麼惡性循環?因為阻塞產生發炎,發炎加重阻塞的惡性循環。如果患有鼻竇炎的時間不長,治療其實並不困難,大多以口服抗生素搭配輔助藥物治療,讓黏膜消腫,細菌受到抑制,一般一至兩周就可以痊癒。無論是急性或慢性鼻竇炎,洗鼻子都是有助於減緩症狀的,因為洗鼻子可以把鼻子裡的髒東西分泌物病原體過敏原帶走,這時候再加上藥物效果當然就更好。有些慢性鼻竇炎的患者可能因為個人身體狀況不好不適合開刀,或是本身害怕開刀,那我們就會推荐他長期洗鼻子,洗完噴噴劑來做保養,至少讓鼻竇炎症狀減輕,也可以避免鼻竇炎惡化加速。但是如果鼻竇炎持續超過三個月以上,鼻竇大多已經產生不可逆的組織增生,例如長出鼻息肉或鼻竇開口堵塞等等,這時候的鼻竇炎已經變成慢性鼻竇炎,藥物治療多半無法奏效,藥一停則症狀又來,只能依靠手術方法恢復鼻竇的通暢,才能重拾健康。

 

●鼻竇炎手術的最近進展

功能性內視鏡鼻竇手術

  傳統鼻竇炎手術俗稱要翻嘴唇開刀( Caldwell-Luc Operation),意思是指翻開兩邊上嘴唇,在牙齒上方橫切一刀,再將前臉頰的骨頭打開進行手術。1980年代之後,由於內視鏡技術的進步,主流的手術方法漸漸轉變成功能性內視鏡鼻竇手術( FESS, Functional Endoscopic Sinus Surgery)。「內視鏡鼻竇手術」相當容易理解,也就是利用內視鏡進入鼻竇進行手術,而「功能性」三個字則是本術式一大特徵,也是與傳統手術的重大區別之一。何謂功能性?要知道傳統的Caldwell-Luc鼻竇手術,原則是「打掉重練,斬草除根」,器械進入鼻竇後,須將所有鼻竇黏膜刮除,以期達到除惡務盡之功效。而但內視鏡手術原則則是「打通即可,去蕪存菁」;由於眾多研究支持,現今的耳鼻喉科學者認為:不須將所有黏膜清除,只要打開鼻竇堵塞之處,去除病變組織,恢復鼻竇通氣,保持通道暢通,術後只要假以時日,便可逐漸恢復鼻竇纖毛的「功能性」。由於內視鏡手術的眾多好處:傷口小(不用翻嘴唇),傷害少(恢復功能性即可,不易產生纖維化),手術精細快速(全內視鏡操作),手術區域全面(幾乎所有鼻竇都能處理),自然成為慢性鼻竇炎手術首選。 

鼻竇微創水刀手術

  進行鼻竇內視鏡手術時,在打通某些鼻竇的竇口之後,有時可見到滿滿的黴菌斑塊或蓄膿;此時即使竇口已完成擴大,這些髒東西也須同時清理乾淨,傳統方法是利用針筒接鐵製沖水管,放到鼻竇裡面,一管一管慢慢沖,沖水管也是單一角度,無法抵達角度較大的角落,難免有些地方治療不完全,費時費力且成效不彰。近幾年開發的鼻竇微創水刀便克服了上述缺點,這個器械的前端是一組軟質沖吸頭,可噴出每秒5毫升的強力水柱,同時吸走沖洗完成的水流,保持手術視野清晰,確保清洗確實;醫師可以用內視鏡觀察水刀的位置,即時調整水刀頭的角度,進行360度的沖洗,深入每一個角落;水刀的後端則是接上一大袋的沖洗用生理食鹽水,醫師只要接下電動板機,水柱則可源源不絕射向待清理的角落;相較於傳統針筒式沖水耗時且水量少,新時代的微創水刀手術可說是佔了極大優勢,它縮短了手術時間,且增加病菌的清除率,降低疾病復發率,實為慢性鼻竇炎患者的一大福音。  

鼻竇導航微創手術

  自從內視鏡鼻竇手術風行開始,為追求手術精準度更細緻且安全,鼻竇導航系統用以輔助手術的概念便逐漸形成。在沒有導航系統的時代,醫師只能仔細閱讀病患的術前電腦斷層影像,在腦中建立了病患的鼻竇立體結構,搭配自己的解剖知識及手術經驗去執刀。但臨床上會遇到一些複雜的個案,這時候就需要雙重保險來確保手術安全,以免傷及重要神經血管或顱底構造這些大地雷,以免進行二次手術當下無法辨認已改變的結構,以免被過度嚴重的鼻竇炎和鼻息肉影響位置的判斷。鼻竇導航手術的問世,便是為了因應醫師和病患對於手術精準和安全更嚴格的要求;它的運作原則很簡單,手術時醫師的器械到那裡,3D影像就要同時呈現當時的位置(影像來自於術前的電腦斷層或核磁共振影像重組);換句話說,有了這套系統,鼻竇地圖不僅預先儲存在醫師的腦海裡,也即時呈現在手術螢幕上,就像開車使用衛星導航一樣。

  即使導航系統問世至今還沒有很久,它能提供多少手術安全性的貢獻也仍在進行中,但2002年美國耳鼻喉科醫學會已經提出共識,建議許多狀況適用鼻竇導航手術,例如先前提到的鼻竇炎侵犯重要結構、鼻竇炎二次手術、構造變異、鼻息肉嚴重…等等,以避免術後視神經或眼外肌傷害,眼眶血腫,腦脊液滲漏等併發症。 

  回顧鼻竇導航手術的歷史,光學式導航系統最先發展,原理是利用機器的電子眼,感應器械射回的紅外光線,進而定位器械,具有精準度優良的特性,但手術中難免器械和手會擋來擋去,電子眼看不到紅外光便會中斷定位,這是這套系統為人詬病的缺點。而近期克服技術門檻而推出的電磁式導航系統,器械直接感應機器發出的磁場變化,便能達到手術全程定位不中斷,對術者降低許多不便,其精準度也很好;目前電磁式導航系統在北美地區早已蔚為主流,可惜建置成本甚高,國內自從本院2011年率先引進後,至今只有幾家醫學中心使用此設備輔助鼻竇手術。其實,醫療科技的發展和電腦科技飛速成長一樣,一日千里,與1980年代的技術早已不可同日而言,當先進國家都已經進入鼻竇導航時代,台灣醫療是否該侷限於健保的成本考量,與這些先進技術劃清界線,量入為出,始終是個難題。

 

●鼻竇炎可以治癒嗎?開刀之後會復發嗎?

  慢性鼻竇炎的病患九成可以利用手術完全治癒。不過仍然還有一成的病患有復發的可能,通常比較容易復發的病患包括有:術後幾個月內傷口照護沒有做得很好,該回診時沒回診,該洗鼻子噴藥的時候偷懶。有些則是術前很嚴重的鼻竇炎,鼻黏膜的品質本來就很糟糕,完全復原的機會就會打一點折扣。另外如果抽菸,吸二手菸的患者,也比較容易復發,因為吸菸也會刺激鼻竇黏膜發炎。

 

●鼻竇炎會有什麼併發症嗎?鼻竇發炎是否會導致以後容易罹患鼻竇炎 ?

  除了影響生活品質的症狀之外,少數鼻竇炎患者也有嚴重的併發症案例,例如病菌往側面侵犯眼睛,造成眼蜂窩性組織炎或眼膿腫,如果未及時治療,造成視神經持續壓迫,則視力可能永久衰退或喪失。病菌也可能向上侵犯顱底,造成腦膜炎、腦膿腫….等等。面對這些嚴重併發症,由於最嚴重者致死率可能高達四成,不可逆的重大傷害機會也高,有治療的急迫性,醫師和患者須把握黃金治療期,不可輕忽。

 

●鼻竇炎的預防與護理

  預防鼻竇炎的方法就是防患於未然,即然鼻竇炎是因為阻塞產生的惡性循環,我們就儘可能避免堵塞的產生。例如感冒時儘早治療,不要讓鼻黏膜持續腫脹太久,即使已併發急性鼻竇炎,及早治療也不至於拖成需要開刀的慢性鼻竇炎。至於鼻過敏的患者,平時就要做好過敏的控制,環境清潔搭配藥物的使用,才能避免轉變成鼻竇炎。

  術後護理與手術本身同等重要,術後三個月內都還是要在門診追蹤治療。藉由生理食塩水清洗鼻子,以及輔助藥物治療,慢慢便可以恢復鼻竇黏膜的健康。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張智銘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